undefined

 

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

 第四堂課,他說:「學會死亡,你就學會活著……」

  曾經,他是老師眼中的希望。
  大學畢業之後,他進入社會的浮沉,在幻滅的理想與人生中掙扎。
  直到十六年後,才在一個最偶然的機會和老師重逢。
  而他的老師,只剩下生命中最後幾個月時間。
  於是,他又上了14堂他老師的星期二的課。
  這次,課上的學生只有他一人……

  全台80萬人、全世界1,100萬人購買這本書。

  開啟熱淚中洗滌人生的閱讀之旅──
  生命中最根本的震動!

  全新收錄──20週年回顧後記

  我去墳上看他。
  而你,閱讀這些書頁,身在他的課堂當中。
  我們彼此連結──我們不是波浪,而是海洋的一部分。
  他在感動我們的同時,也繼續活下去。──米奇‧艾爾邦

  本書作者在昔日恩師生命的最後幾個月,每個星期二到老師家探望他。這位誨人不倦的老師,墨瑞‧史瓦茲,面對著死亡一步步逼近,不僅自己勇敢面對,窮究其多面的意義,更藉著與學生米奇的談話,一點一點柔軟了米奇因為世故而僵硬的心,讓他重新看待生活。
  
  這位墨瑞,誠實看見自己在死亡面前的恐懼、脆弱與哀傷,承認自己對人世的眷戀不捨,但他掙脫這些情緒的束縛,展現出洞澈人生之後的清明與安靜,並且帶著幽默感。
  
  也許你和這位作者一樣,年輕時曾遇到過這麼一個人,他比你年長,有耐心又有智慧,懂得你年輕徬徨的心,教導你為人處世之道。但是,你後來與他斷了聯絡,獨自在人生路上奮鬥,你的視野變窄,夢想褪色,沒有人在你身邊為你指引方向,告訴你人生道路應該怎麼走。
  
  作者在這樣的時刻與老師重聚,上了最後的一門課,一門學著如何活在世上、如何對待死亡的課。我們也有幸旁聽這些課,汲取其中的智慧與溫暖。這是個會發光發熱的故事,讀後讓你一輩子難忘。
  
  本書作者,米奇,曾經是老師眼中的希望。大學畢業後,他進入社會,載浮載沈,曾有的理想逐漸幻滅,人生的課題日益龐大難以面對。十六年後,他偶然與大學時代的恩師重逢,而這時他的老師只剩下最後幾個月可活。於是,他又上了十四堂他老師的課……
  
  米奇每個星期二到老師家探望他。這位老師,墨瑞‧史瓦茲(Morrie Schwartz),面對著死亡一步步接近,誠實看見自己在死亡面前的恐懼與脆弱,承認自己對人世的眷戀不捨,但他掙脫這些情緒,展現出洞澈人生之後的清明與安靜,並且帶著幽默感。
  
  墨瑞不僅自己勇敢面對死亡,窮究死亡的多重意義,更藉著與學生米奇的談話,一點一點讓米奇因為世故而僵硬的心逐漸柔軟,讓他重新看待生命。
  
  作者在夢想褪色、視野變窄、情感變得僵硬的時刻,有機會聆聽昔日恩師的教誨。讀到這本書的人,也彷彿跟著旁聽了這堂叫做「什麼是人生」的課,汲取了其中的智慧與溫暖。這是個會發光發熱的故事,讀後會讓你一輩子難忘。
  
  本書扣人心弦,講述如何全心投入單一愛好,培養努力不懈的心態,迎接挑戰,擁抱未知。考德威爾的故事,喚醒人類天生對冒險的渴望,提醒我們每個人都具備不凡的潛能。

 


 

個人心得

 

這本書是會在心中慢慢起漣漪的,一開始看感覺是很簡單也簡短的故事,卻在其中用最深刻的方式與我們探討生命的意義,我們很人是如何以戒慎恐懼來面對死亡的。

我一直以來奉行,要懂得死才懂得生,就如同書中的第四堂課。

這學期我修了生死議題與臨終關懷的課程,死亡離我們到底有多遙遠,對我們自己,抑或是我們的親人,我們成長到了一個年紀,對於死亡有一定程度的了解,且有感覺,也開始需要面對生離死別的年齡,就如同作者在陪伴老師的過程中提到的,怎樣的臨終才是好的,雖然是我一個人出生及死亡,但在我們剛開始以及最後的階段,都是需要別人幫忙,墨瑞說:他享受生命被照顧的時候,因為這讓他感覺自己像個小孩,就像回到幼時一樣。


整本書的主題扣住:生命的意義是什麼

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盲目追尋,一直處於非常忙碌的狀態,買什麼新的東西來填滿自己所缺失的愛,以為物質給的愛是一樣的,但其實不然。莫瑞做的最有趣的一件事情是在歡聲雷動的球場上,對著大喊第一名的同學們大聲說第二名有不好嗎?不同的角度來看這個世界,我們真的有必要追尋世俗而要我們追尋的嗎?


重要的核心觀點:不相愛,即如死滅,我們不過都是希望獲取愛,墨瑞即使是對於精神病人也擁有同理,大家都是渴望愛的,渴望注意力渴望被愛大家其實都有愛,只是在攸關自身利益時就會展現出醜惡的一面,這個世界彼此多點愛,就如同最後主角抱著他的教練,互相道著我愛你,令人動容。


書像是在安靜紀錄死亡的過程,無論我們願意與否,我們終將面對這樣的逝去,在這其中的過程如何安然的接受生命,且凡有生必有死,我們常說人生很難,但活著就比所有的人都要幸福,我們明明比墨瑞擁有很多的時間,但就如同主角說的:羨慕於教授可以有很高的時間品質,我們到底怎麼活的?而又到底怎麼了?人人都說想要回到年輕的時候,但墨瑞不然,因為經歷了這麼多,才會是現在的樣子,老年有老年應該要有的樣子,會想要回到過去回到年輕的時候都是因為對於現狀的不滿足,我們常常會說,如果當初...現在就,後悔總是環繞我們的一生,但其實我們最應該寬恕的是自己,理解過去無法改變,而現在盡力把握與創造


生命會消滅但愛不會,你做過的事情,會烙印在他人心中,可可夜總會中提到的觀點,被遺忘,才是正的死亡,傳承,正式人際關係存在的意義,之餘老師對學生,我們都在努力的把所學留下,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渴望愛以外,也渴望留下我們曾經生活的痕跡。

 

但唯有我們付出真誠的愛,才能真正的收穫愛,而我們這一生對別人付出的愛,將會滋長成烙印,會存在人們的心中會永存在人間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木函 的頭像
    木函

    木函的人生實驗室

    木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